根据纳微半导体 Navitas 提供的文件,台积电计划于 2027 年 7 月终止氮化镓 (GaN) 晶圆的生产。而日本半导体制造商 ROHM 罗姆也
近日,由华东理工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尺寸氮化镓单晶制备用高温超高压反应釜设计制造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
随着GaN半导体需求的持续增长,英飞凌正抓住这一趋势,巩固其作为GaN市场领先垂直整合制造商(IDM,以下同)的地位
近日,有消息称台积电计划淡出氮化镓市场,晶圆五厂将于2027年7月1日后转型为先进封装使用。氮化镓厂纳微半导体也宣布旗下650V元
6月25日,雷电微力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研制低成本低剖面氮化镓组件,部分产品已量产。第三代半导体氮
DX65TA030是一款650V,30mΩ增强型硅基氮化镓(GaN)晶体管,采用TOLL封装与宽禁带技术,实现高功率密度。具备开尔文连接,
6月23日,英诺赛科(02577.HK)公告,公司已于近日与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在家电电机驱动领域实现突破。双
在近期日本熊本市举办的第37届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Cs,ISPSD)上,南京大学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与高能效器件重点实验室张荣和陆海教授研究团队入选了两篇氮化镓(GaN)功率器件辐照效应研究论文,向国际同行展示了宇航级GaN功率器件研究最新成果。
近日,中科无线半导体有限公司宣布,其基于氮化镓(GaN)HEMT工艺的机器人关节ASIC驱动器芯片已正式推出并商用,是专业为具身机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孙钱研究员团队与土耳其博卢阿巴特伊兹特贝萨尔大学Yilmaz Ercan教授团队展开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出基于常关型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的高性能紫外探测器,显著提升了响应度、紫外-可见截止比、响应速度,为智能传感、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系列研究工作发表于ACS Photonics11, 180 (2024)、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26, 192101 (2025)、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
5月23日,2025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会议(CSPSD)在南京熹禾涵田酒店盛大启幕。新微半导体总经理王庆宇应邀出席,发表了题为“氮化镓赋能未来:突破功率极限,引领能效革命”的主旨演讲,深度解读氮化镓在能效领域的卓越优势
近日,澳大利亚激光公司BluGlass展示了其单模氮化镓(GaN)激光器:单个激光芯片成功实现1250mW的功率输出,且同时维持单空间模
5月16日,华润微电子功率器件事业群润新微电子在大连举办氮化镓亿颗芯片庆典暨外延生产基地通线仪式。华润微电子副总裁庄恒前强
近期,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郝跃院士、马晓华教授团队在氮化镓(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
4月16日,美国Polar Semiconductor公司宣布与日本瑞萨电子株式会社(简称瑞萨电子)达成战略协议,获得其硅基氮化镓(GaN-on-Si
氮化镓(GaN)晶体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的代表性材料,具有带隙宽、击穿电压高、热导率高、抗辐射能力强等优异性能,在蓝绿激
纳微半导体今日宣布其高功率旗舰GaNSafe氮化镓功率芯片已通过AEC-Q100和AEC-Q101两项车规认证,这标志着氮化镓技术在电动汽车市
YS/T 1654-2023《氮化镓化学分析方法 痕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标准解读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刘红一、
英诺赛科(02577.HK)公告,公司发布了自主开发的1200V氮化镓(GaN)产品,该款产品凭藉宽禁带特性,在高压高频场景优势显著,具备零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西誉鸿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种亚垂直结构氮化镓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授权
推荐
- 1
IFWS 2022前瞻:超宽禁带及其他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技术分会日程公布
9899
- 2
众星云集!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分论坛最新日程出炉——IFWS&SSLCHINA2022前瞻
7360
- 3
27位演讲嘉宾公布!2024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会议4月26-28日成都见!
3661
- 4
IFWS 2022前瞻:氮化物衬底材料生长与外延技术分会日程出炉
3565
- 5
年产4000万只光模块,华工科技光电子研创园一期投产
3319
- 6
总投资30亿美元,梧升半导体IDM项目签约
2883
- 7
济南宽禁带半导体小镇一期项目基本完成 未来将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2861
- 8
第三代半导体六英寸氮化镓项目落户广西桂林
2844
- 9
厦门科学技术奖重磅揭晓,12位科研人员获重大贡献奖、创新杰出人才奖
2780